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公司新闻

News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全场景自动泊车量产落地“可见” 横跨私人及共享出行市场
发布时间:2018-05-04 14:51:44 来源:停车百事通

      与自动泊车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泊车加入了无人驾驶的部分功能,车辆需要在最后一公里内,实现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行驶,期间可能需要避让交汇车辆,跟停车场信息实现互通等等。 

       除了单车智能化,在纵目科技CEO唐锐看来,当共享出行与自主泊车结合后,车可实现自动定位、自动接人、自动停车、自行加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驾驶。同时,该系统依靠纯视觉系统,不需改变停车场,降低了企业这方面的改造成本。

       目前首汽约车旗下的 GoFun出行已初步研发出无人驾驶自动取还车技术,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多个场站、数百辆配备自动泊车技术车辆及相应自动泊车匹配车位的上线运营,同时也面向物业、地产等资源型企业开放融合平台,逐步扩大无人驾驶技术与共享汽车的应用。

       此前,新特公司联手摩拜推出了摩拜定制共享版DEV 1车型,也将于今年9月上市,售价或在10万元以内。除了搭载多种智能驾驶系统,包括车道偏离预警、前方路况预警等ADAS功能,其中还具有自动代客泊车功能。

       而在大陆集团的自动化驾驶项目中,自主巡航、自动泊车以及自主驾驶车三者相辅相成,实现“无缝驾乘”。“最后一公里”是由自主驾驶车完成,其对出行未来有重要贡献。

       此前,一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上海舵敏智能也同样选择了自主泊车作为切入点,也是因为这个领域市场前景很大。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将他们从枯燥费时的寻找车位、停车入库、取车驶离的过程中解放出来,同时又降低了其中的事故概率。对于停车场的运营方来说,无人的车辆在停车时无需预留开关门的空间,可大幅提高停车场容积率30%以上,其新增的利润可以以停车费优惠的行驶和用户共享。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上升,针对未来可以自动充电的车型,这项技术可以在车辆充电完成后自主挪车至非充电车位,大大节省了充电资源,同时也降低了停车场的建设成本。对于今后共享租车,用户在还车时只需要将车辆行驶至还车点附近指定区域,车辆即可自动完成后续泊车、充电等过程。

       在舵敏智能CEO宗文豪看来,在未来,一辆没有配备全自主泊车系统的车辆将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从技术和法规的角度出发,这种自主泊车的技术,也有相对的成熟的技术,和封闭的应用场景,非常容易落地盈利。

       目前,实现自动泊车的功能,并不难,软硬件的成本也不高,通常实现自动泊车功能所需要的硬件,是8个超声波雷达,加上ECU处理器,成熟的一些Tier1销售的价格,在千元以内。

       如果需要更高级的功能,比如满足更多的停车场景,则需要搭配摄像头,这样价格也会增加。在一些高端车型中,配置的超声波雷达数量将会达到12个,更多的雷达,也就意味着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适应更多的场景。

       此次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G3则是将自动泊车功能定位为全场景自动泊车。不仅能够实现常规车位的自动泊车,还能应对一些特殊场景,也就是小鹏汽车所说的“全场景自动泊车”。

       功能既包括常规的垂直和侧方停车,还包括斜线停车和无划线车位停车,让停车位的选择范围更为宽泛。并且,小鹏汽车自动泊车对车位长度要求也不算高,只要车位大于车体周围环境40厘米,车辆就能够停入车位。

       小鹏汽车定位G3已经实现了L2.5级自动驾驶,其中就包括全场景自动泊车。而作为L3级自动驾驶的功能之一,限定场景的低速无人自主泊车也将成为下一步车企的量产目标和主打功能。

来源:盖世汽车网

 
 
CopyRight (c) 2013-2020深圳市前海硕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3074790号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2376号